找到相关内容6782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光法师答:为什么说因果是世出世间圣人,平治天下,度脱众生之大权?

    大于子孙者多多也。箕子之陈洪范也,末后方曰向用五福,威用六极。用,以也。极,穷困苦荼也。五福六极,实示前生之善恶因,及现生之善恶果也。儒经说前因现果,现因后果。孔子箕子此二语,最为明显。佛经说三世因果,最为详悉。撮要说之,则曰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。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,谓天所命令,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耳。天岂有厚于彼,而薄于此之命令乎。故感应篇云,祸福无门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因果|世间|法师|圣人|平治天下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10/10010030841.html
  • 问:痛苦而死是否也在消业?

    昏沉而死属于无记,非善非恶,非快乐非痛苦。其结局如何,主要取决于往昔的善恶业力,何种业力先成熟,即往生何处。至于痛苦而死的人,是否一定往生恶处呢?其中有两种情况:一是回顾平生,因所作恶业而招致痛苦,一般就是往恶处去了;一是因色身病痛而苦,也可能是业障现前,也可能就是消业,不能一概而论,也不一定去往恶处。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32678085.html
  • 嘉扬彭措仁波切答:家长如何帮助小孩顺利完成学业?

    在佛法中如何帮助一个刚刚步入校门的孩子,令其不厌恶学习,而顺利完成学业呢?家长该如何做呢? 嘉扬彭措仁波切答:这种情况须要观察一下这个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而不愿意学习的,若是后天的因素,就应该从教学方式和家长身上找出问题,将其纠正即可。若是先天因素,那就要从忏悔业障开始做起,令其消除开启智慧之障碍,如此即可。 至于如何观察,可以按照《地藏菩萨占察善恶业报经》中的占卜方法,进行占卜即可得知...

    嘉扬彭措仁波切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8/09240189577.html
  • 慧远与因果报应说

    然后根据生前的善恶入六道轮回。这是低层次的、民间的看法。  慧远认为,六道轮回是必然的,但是报应的原因并非有什么客观的审判者,而是完全由主观的“心”起决定作用。  他在《明报应论》中指出:“夫事 ...产生于心。报应和心的关系,如同形体和影子、响雷和回声的关系,紧密相随,分毫不爽。所以慧远说:“因心致报”、“因情致报”,与外界无关,全由自己的思想行为负责。“善恶报应,祸福相承,自身当之,无谁代者。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4467150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念佛人怎样看待死亡?

    问: 念佛人怎样看待死亡? 印光法师答: 况求生西方者,不可怕死。若今日即死,今日即生西方。所谓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岂可今日要死,且不愿死。既贪恋尘境,不能放下。便因贪成障,净土之境不现,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之境便现。境现,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。往生西方,便成画饼。故修西方人,今日死也好,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。一切任彼前业,不去妄生计校。倘信愿真切,报终命尽,便即神超净域,业谢尘劳...

    印光大师

    信愿|往生|死亡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9/21055218027.html
  • 问:以性质来分,业有几种?

    有生起杀害搭客之心,但是当一些搭客在命终时,可能生起嗔心,怪罪於机师,认为这是他的疏忽所致,将来那位机师就可能要受到果报。善恶是指我们的心起善或起恶心而言,但有时候并非完全如此。我们有时候会因为愚痴而起善心造恶业。比如说,有人病的很痛苦,你起善心杀了他,杀人是恶业,以后要受恶的果报,但你却以为帮他脱离苦海,解脱了。依佛教的因果业报来说,这只是使他要受的病苦,延迟到下一世罢了。所以善恶业有时候并不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15778015.html
  • 力”之意,此语之用法并未只局于业的意思,而是也被用于广泛的意思。根据《大毗婆沙论》卷113所叙,karman有三义:(一)作用、(二)持法式、(三)分别果。  (一)“作用”:是指与善恶或道德宗教无关...非止恶的力量。  (三)分别果:也就是由善恶而感得果报的业,会有令得果报的一种力量,这是不待多说的。如此,karman的第二、第三用例,不只是作用,也有一种具体的力量之意,这是由于karman一语本身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548006.html
  • 天台智顗丑学流程解构

    天台智顗丑学流程解构  赵 平 罗时进 项 敏  提 要:天台宗性具善恶说,具有较为明显的泛恶倾向,且处处脱不了审丑思维。 自梁、 陈入隋,智颤弘法数十载,其中贯穿了对丑类恶物的审度和...智顗论丑却少有人提及。从互具相即等佛理生发、参之汉地先哲思维的性具善恶说,落地之初即频受论难。谛观世间过罪之相,面对恶、丑、善、美诸极,智顗深知善门难开、美景不常,其一生策杖南北,近乎“泛恶”的宣讲中...

    赵 平 罗时进 项 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2661568.html
  • 有关业的若干考察

    业果的苦。   根据《大毗婆沙论》,本来在印度,karma一语所使用的用例为下列三种情况。2第一、意指单纯的作用,而且是不含有善恶道德意识的强烈意志之动作。例如,胜论的六句义中,业句义所说的取、舍、...羯磨karma也是所作威仪,也包括在内。因为即使有举行仪式的所作意志或意识,也不会含有伦理道德的善恶意志,因此,这项也不能算是属于因果业报中业的概念。   第三项意义的karma即是因果业报的业,它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648008.html
  • 南北朝的佛教学派与儒家的人性论

    哲学理论上有重大发展;一种是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,认为人性本恶,有好逸恶劳之性,只有通过礼义的教化,法制的强制治理,才能使人为善;一种是性具善恶论,西汉董仲舒的性三品(善、中、恶三性)说、扬雄的人之性“善恶混”说、唐代韩愈的  “性情三品”说等,大致都具有此等含义,认为人生来具有善恶两种本性(董仲舒说的“中民之性”、韩愈说的中品之性),既可修善为善人,也可修恶为恶人。儒家讲人性善恶是为了探究人成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3655022.html